close
一樣是四個無聊男子的聚會,沒有女性觀點真的很空虛,尤其是談設計
本來地點一樣在麥當勞,但是因為有點吵,所以改成隔壁的星巴克
賴sir說:
1.我發現跟大家討論一本書,從不同角度來看,真的可以激發一些想法。
2.這本書的設計師的設計來源(養分)大致分成兩類:
一類是強調人性、強調human nature,例如深澤直人的潛意識、原研哉的本質思考、喜多俊之的有感覺生活、撒替的幽默;
另一類是強調從自身文化中去尋求養分,例如杉浦康平從西方轉回亞洲、安尚秀從韓國傳統文化、呂敬人從中國文化、素旺創泰國風等,台灣的陳俊良也是這一類,我曾經問他他自認是亞洲設計師,還是台灣設計師?「東方,」是他給我的回答。當然不表示這兩類就一定逕渭分明,兩者有時是互為互補。
3.大家顯然很重視「如果台灣設計師要從台灣找到養分,那麼養分是什麼?」這是台灣設計師的選擇之一,不是唯一(像陳俊良就從整個東方來找養分,也可以直接跨過文化界線從人性)
4.要找台灣的養分,我認為第一步要先認清現狀,就是看清楚自己有什麼跟別人不一樣的地方。
5.台灣最大特色就是我們有來自東西南北方的文化,也就是西方文化、日本文化、中國文化、東南亞文化,刻意抹殺哪一種都不完整,但今天也講到不是隨便加一加,這樣會很遜。
6.就因為多族群、多文化,「台灣人」常常迷思自己的文化究竟是哪一種,我想今天說的「紐約文化」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,經過多元融合,有歐洲各國也有黑人摻一點亞洲,最後成為獨樹一格的「BIG APPLE」!或許哪一次我們可以再看一本有關紐約文化的書。
7.另外談到文化,我認為文化是沒有好壞的,但層次有高低,就像一樣台灣文化有人文化素養很高也有人很低。
8.今天西方文化可以在全世界攻城掠地,不是因為他們本質比較優秀,吃小麥跟吃米沒有所謂好壞,但麥當勞、星巴克、LV可以橫行全世界,是因為經濟力,因為管理能力有高下之分。
9.台灣要對自身文化有自信,加強經營管理能力我們也可以是下一個「大芒果」!
10.今天本來有份資料要跟大家分享,不過後來時間倉促就沒拿了。世界四大設計大獎(德國iF、日本G-Mark、德國紅點、美國IDEA)台灣過去五年共抱走四二一項大獎,這個數字很可怕,我們設計的力量在崛起中。
11.個人部分短時間我沒有什麼太好的點子,不過就像書中提到義大利可以是設計大國,是因為人人重視設計。就像今天討論的,我們可以從自己開始影響他人!
12.請迴響~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