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抓住老鷹的尾巴也要往上飛"
說這句話的人,當時是哽咽不停,淚流滿面的原住民職棒球員
2008中華職棒總冠軍戰,兄弟象隊在系列戰中面臨淘汰邊緣的逆境
因為這個球員的逆轉砲,得以繼續在總冠軍系列賽繼續奮戰下去
雖然最後還是被淘汰,但緯來的訪問片段還是深深烙印在我腦海裡
如果有原住民文學,這樣的語法應該是代表作吧
"山豬 飛鼠 撒可努"這本書被哈佛大學應用中文系選為必讀的書
一開始令人非常納悶,用學習中文的眼光來看,書中的文法實在是不像傳統中文
以傳統中文文學的藝術標準來評斷他的文章,修辭和結構實在不值得被中文系選為教材之一
直到某人說:諾貝爾文學獎評價的標準是"人類的普世價值"
才讓人不得不重新審視它的價值所在
撒可努說:小時候他的作文很差,根本沒想過要當作家,他的老師常常說他的文章不通順,不會用成語和典故
老師要他形容水果很多,告訴他要用"滿山滿谷","滿山遍野",可是他會用"水果多到眼睛裝不下"
他說:成語和典故對他來說是沒有情感的,他沒辦法寫出這種文章
這兩種形容方式的原創性和藝術價值,就請閱讀者自行判斷吧!
幾年前,前教育部長杜先生說過:不鼓勵學生用成語,成語會阻礙學生思考
仔細想想還滿有道理的,可惜他被媒體醜化的太嚴重了,沒人聽的進去
如果馬先生有勇氣跳出來講這種話就好了,也許大家會比較重視一點....XD
不知道現在的小朋友還會背成語嗎?他們會被鼓勵用創造性的文字,尋找貼近生活的文學嗎?
文章的價值是在想法的載體-文字,或是創造性的想法?這大概也是華文界沒有諾貝爾文學獎的原因之一吧!
考慮到目前華文圈各國的創作自由度,和生活經驗的多元程度
台灣是最有希望誕生第一位用華文寫作,諾貝爾文學獎的地方
"中文"只是工具,一起用中文來創造能感動我們自己的"台灣文學"吧!
留言列表